http://goo.gl/zPjp1I
我已經不太記得第一次聽到「策展」這個名詞是在什麼時候了
從前,展覽這詞對我來說,就像是上頭的圖片一樣,是出現在美術館、博物館等地會出現的專有名詞;而這個意義在最近不斷的被我翻新。我目前對展覽(策展)的印象變成,策展人透過主題發想收斂後,為許多的內容項目提供一個脈絡,說一個故事。
舉些例子。電腦玩物曾經提到,透過訂閱特定主題部落格,自己也可以來個屬於自己的個人化策展。前陣子星際大戰電影出續集,讀冊就以原力覺醒為主調,來安排關於2016總統大選的書展。總之,知道這詞之後,看到展覽我都會好奇這主題是怎麼發想出來的,像是幾年前去科工館參與聽水的故事展覽,我就在想到底該怎麼做,才會找來這麼多與水相關的物品,並串成一個主題。
http://powerpoint.tw/index.php/curation-01/
啊,將話題轉回現實
由於期末將至,口頭報告、紙本報告接踵而至(嘆),又對策展一詞有了新的體會。如同城邦集團執行長 何飛鵬 對 「策展」的簡單定義,他說:
口頭報告與紙本報告也像是這麼回事,只不過前者是切換投影片批拉啪啦講下去,後者則是用幾張紙印著黑墨水字來說故事。外在形式不同,但內在結構卻相似。
雖然我對自己平日蒐集訊息的能力有信心(主要是 PTT + 臉書),為這些素材下註解也 OK,甚至要我整理這些內容成為一個小故事應該也沒問題。但不曉得為什麼,似乎沒辦法將這些能力全帶到課業、研究上,我的學習遷移好像出現了障礙 ...
總之,我認為口頭報告與紙本寫作,其精神與策展相似,未來會將這個概念連結一直留在心中吧
延伸連結
= Content + Context + Comment + Conclusion Curation
把一個訊息,賦予關係、提出看法、並說出結論,就是策展
口頭報告與紙本報告也像是這麼回事,只不過前者是切換投影片批拉啪啦講下去,後者則是用幾張紙印著黑墨水字來說故事。外在形式不同,但內在結構卻相似。
雖然我對自己平日蒐集訊息的能力有信心(主要是 PTT + 臉書),為這些素材下註解也 OK,甚至要我整理這些內容成為一個小故事應該也沒問題。但不曉得為什麼,似乎沒辦法將這些能力全帶到課業、研究上,我的學習遷移好像出現了障礙 ...
總之,我認為口頭報告與紙本寫作,其精神與策展相似,未來會將這個概念連結一直留在心中吧
延伸連結
加油,你很有才華的> <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