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07-08

【筆記】OpenHCI 的第一天

這天好像算是前置工作坊,希望能夠讓參加的學員先獲得一些基礎知識。看流程的規劃,應下午有 Arduino 的實作,跟一些創意發想、情境脈絡的課程。

Design the Future


講者是 iKala 的產品設計總監鄭鎧尹 Keynes Cheng(阿,好想盜圖貼上來 ...),也是MMDays 的 co-founder 之一(襖,我從高中就開始看的部落格 XD),想要談跟設計未來有關的主題。投影片在這邊。

演講裏頭分享了兩個案例跟三個設計研究的心法。案例分別是 Mutiple Touch 跟 Portable Kinect(暫時這樣取名,因為我沒記下產品名稱);不過很特別的是,Keynes 馬上就接著說:「因為我是讀 Computer Science 的,所以會想要從科技去下手,而不像設計師從需求開始。」對這句話的印象很深刻阿。

Multiple Touch 技術還可以用來做甚麼?

Keynes 丟出了 Maslow 的一句話:
If all you have is a hammer,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


我們手上有了技術,然後呢?就想辦法去 hack 它阿(忘記講者怎麼說的,但用這個詞應該還算貼近原意吧)!研究團隊先有了 Prototype 後,要再進行 Brainstoring 進行發想。最後,他們想到讓虛擬資料可以跟桌上的實體物件作互動,讓 Mutiple Touch 發揮雷神索爾槌的威力!!

但這樣還不夠阿。研究其實是個 Distrill(淬鍊)的過程。為了精益求精,研究團隊跑到了使用者真正的場域去觀察。大概就是觀察人們是怎麼在雜亂的工作桌上工作的情境脈絡吧(?)。

最後還要針對原型做很多的修正。像是為了讓物體與資料互動,必須要貼上貼紙才能夠偵測到物件。而他們就很細心的選擇好貼好撕、又不會傷害物體表面的貼紙。細節也不能馬虎呢。

Kinect 很酷,但能夠更酷嗎

身為一個窮學生,家裡沒有 Kinect 這個酷玩具。不過 Keynes 等人覺得,Kinect 很酷沒錯,但能不能再更酷一點?他們認為 Kinect 把使用者限制住了;因為偵測範圍有限,使用者只能在機器前的一定範圍內活動,這樣才能夠被偵測到。這是個問題啊!那該怎麼辦呢?

經過 Brainstorming 後,他們想要重新創造新輪子,讓身體自己就是一個可以接收 input 的介面;如此,就能夠創造出一個 "Portable Kinect"!

喔,那該怎麼做呢


(From:http://www.cmlab.csie.ntu.edu.tw/~howieliang/HCIProjects/pubSonarWatch.html)

除了光可以傳遞訊息外,聲音也可以啊。於是他們就設計了長得像手錶的裝置,它可以發送跟接收反彈的聲波,這樣就可以定位手指的手臂上移動位置了。可是問題又來了:使用者看不到操作的介面阿!光一隻手指在手臂上滑來滑去的,我怎麼知道這台機器做了甚麼事情?

針對這個問題,他們想到了解決方法:那,就在手指端上加個螢幕給他看囉~。於是最終,他們發明了一個 "Portable Kinect",它有著無所不在的 input(手腕上的聲波接受器),還有著無所不在的 output(手指上的透明顯示器),好像真的比 Kinect 酷了一些。

總結

最後講者總結如何能夠 Design the Future

一、要 "think big and wild"

  • 因為從小到大學校的經驗與訓練,都是叫我們把做不到的事情給排除掉。有些天馬行空的想法,不應該這麼早就被抹煞掉。像如果在學生時期,跟同學說「诶,我想要做一個可以辨識一切的桌子;像是我把杯子放上去,那張桌子就會跟我說這個杯子在哪邊買的到」,應該會被笑吧。
  • Logic will get you from A to B. Imagination will take you everywhere - Albert Einstein
  • 增加想像力的三個 tips:read more, Explore more, discuss more
  •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-- it's just not very evenly distributed - William Gibson

二、在原型和技術上,要更 geeky

  • 原型不是靜態的;應該要重複的 redesign 原型。產品需要使用者在時間環境脈絡下去使用,這是有意義的。就像是做黏土一樣,光是畫一張草稿是不夠的,還需要不斷的弄髒自己的手,對 Prototype 不斷的塑形。
  •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-Alan Kay

三、盡可能讓人因更早介入研究(不確定 lol)

  • 互動的過程就像是在用節流閥一樣,使用者不需要知道水是從哪裡、如何從水龍頭裡流出來的,使用者只知道水龍頭容不容易轉開、有沒有適當的水流流出。也就是說,使用者不需要知道產品背後的原理、設計,他在乎的只是介面帶給他的體驗好不好而已;好的介面是成功的一半。
  • Customers can't always tell you what they want but they can always tell you what's wrong - Carly Fiona
  •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;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 - Soren Kierkegaard
  • Any sufficiently advanced technology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magic - Arthur C. Clarke

Q&A


  • 深藍是甚麼,可以吃嗎(在最後幾張投影片有提到)
  • 深藍不是泛藍、也不是論壇,而是指 IBM 曾經開發過的一台電腦的型號。而我在最後幾張投影片要說的是,即便不使用超級電腦,一個普通的棋手配上一台普通的電腦,程度也會大幅攀升;這就是科技的幫助。
  • 深藍論壇深藍電腦《Race Against the Machine 》

  • HCI 對設計有幫助嗎
  • 有一種東西叫 emotion design(不太確定 ~"~)
  • 恩 ... 舉幾個例子好了。電腦在從前是黑白的,當有了色彩之後,有人就好奇顏色對使用者有甚麼影響。結果發現,他們情感上覺得顏色對操作電腦有幫助,但在實際的數據上卻沒有顯著的效果。
  • 那消費者買的嗎?還是買單。雖然背後的功能沒有改變,但在情感上使用者是覺得有加分的。

後記

  1. 紀錄式心得好累 ...,接下來幾篇看要不要改變形式好了
  2. 標題好想取《好槌子,不敲嗎》... 
  3. 好像在第一人稱跟第三人稱視角跳來跳去 XD
  4. Evernote 隨筆筆記
  5. Design the Future 投影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